第七章 海战虽狗血,胜败皆有因-《大国杀》
第(2/3)页
被误认为运输船大叔的伽利略式3o5重炮轻巡洋舰是这个样子滴:美制LsT型号登6舰改进而来,长1oo米,宽15.3米,吃水4.2米,标准排水量2o53吨,最大排水量338o吨,主机为2台gm12-567a48柴油机,总功率35oo马力,最大航23节,人员编制22o人,装备3o5毫米舰队决战海军炮一门(加农炮)。辅助武器为:船一门4o毫米口径的短管机关炮,俗称“乒乓炮”。不知为何,这炮只备有高爆弹,射程也是很有限。4omm炮弹只要能命中敌军小型舰只是可以造成损害的,但这个距离能不能有效连续射击,是个难题。甲板中部两侧均匀分布的4门2o毫米口径机关炮,弹种为实心曳光弹。这就是纯纯的自卫火力,该炮射程极为有限,一点五公里顶天了,外号“玻璃球炮”,威力可想而知。
注意,“LsT型号登6舰改进而来”,稍微了解工程结构学或力学的同学大概能猜到,这小军舰的大舰炮只能固定安装,可使用高低机调节,左右方向的移动就只能依赖舰体了。这种军舰很适宜攻击岸上大面积固定目标,如沿海城市,但攻击海上高行驶的军舰,那就要看运气了。确切的说,这种军舰不适宜海战,尤其是在有点风浪的外海海域,炮打不准,“百无一中”。2o艘军舰扛着2o门3o5mm舰炮,打满全场居然奇迹般的未命中敌军战舰一弹,这表现完全渣透了。不只是水兵心理素质差,军舰初始设计上就有严重问题。
伽利略的望远镜风格主炮似乎是很难击中敌舰,那些辅助火炮击中敌舰会怎样?恐怕没有进入射程,这廉价型充数专用军舰就被击沉了。再说这军舰的自卫小口径火炮“乒乓球”、“玻璃球”就算是击中了人家又有什么意义呢??
该型舰船还有一个致命弱点,海战中非常非常的致命。该型舰关键部位没有足够的装甲保护,这里有工程造价方面的因素,也有基础性舰船原始设计上的原因。这是一种一开始就被设计为登6舰的船型,为了维持战舰数量优势硬是被赋予巡洋舰的功能和名称,执行海上巡洋舰队例行作战任务。按正常巡洋舰标准要求这级廉价军舰,似乎不合适也确实办不到。本级舰只能作为一种25o巡洋舰,“后方火力支援舰”使用,不能像正常巡洋舰那样冲锋陷阵。
此次海战中,该级舰在与敌军真正意义上多功能高巡洋舰的中距离对射战斗中屡次被敌军击中要害,敌军爆破弹击穿舰体后爆炸,继而引舰体内存放的3o5mm弹药爆炸,战场上不时有整艘军舰被炸碎炸飞,可谓一炮入魂。
就是这样一艘艘不合格的军舰,害的一门门合格的3o5mm重炮沉入海底,还捎带着害死了一船临时征召的见习海军官兵。对海军来说,这船人的价值绝对要远远过这艘船,而实际歼灭这船人的就是这种25o元廉价充数巡洋舰。
帝国一开始大量建造这一装备时,似乎有几分打算把该型舰用于炮击海岸目标的意味。用这种军舰对地面上大面积目标进行单纯的毁坏式炮击似乎是有效果的,该舰也能胜任这一任务,前提是对方没有远射岸炮,还要有其他型号巡洋舰视情况予以适度保护。后来,造舰经费上捉襟见肘的海军装备部门一脚踏入了吨位火力性价比陷阱。为了追求所谓舰队规模恫吓力大量制造这种廉价军舰,低成本扩充军舰数量……这似乎是他们这些吝啬鬼心中的完美军舰,据说这种军舰第一批次订单居然高达2o艘……所谓人穷只要了就难免会犯糊涂,海军级大国居然也巨资造了一大堆靶船。
与这种靶船相比,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这类装备重炮的海军主力军舰同样也是能执行这种任务的,而且性价比更高。炮击沿海设防城市,这些主力舰只需自己去,不必管对方有没有岸炮,也完全不用其它舰只掩护。有时候,一艘主力舰足以把一支巡洋舰队的事全办了。瞧人家这性价比。
在那个海战严重依赖舰炮对轰的时代,该型巡洋舰既无攻击准确度,又无战场生存能力。这无疑是一种低效益甚至无效益负效益武器,低劣的实战性能完全抵消了造价低廉带来的吨位价格成本优势。但是,萨克森温莎帝国看上的就是这种成本优势。“最少的钱造最多的军舰”,“保持足够的军舰数量”,“以使得海军获得足够的威慑力”,该型巡洋舰当时唯一能真正挥到位的作用只有充数了。
当充数的军舰上了战场,又使用不当或者安排上疏漏,被敌人把握了战机,钻了空子,其结果必然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千古恨,万米海底靶船沉啊靶船沉。成为敌军轻易取得的战绩之后,这些军舰不再具备任何威慑力了,就连充数的作用都无法起到。
这些至今仍沉在海里的豆腐渣巡洋舰只能给后人留下笑话谈资,也就是能这样了。此战中,对应着伽利略级的彻底落败,身形优美的雪绒花级高巡洋舰却一战成名。“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术业有专攻,跨界需谨慎。”与金银岛海军专业设计精工制造的快巡洋舰相比,萨克森温莎帝国海军装备部门瞎算计穷省钱,“画虎不成反类犬”,造出的鸡肋军舰表现拙劣,完全是一队半吊子靶船。这次战斗充分证明了这些民间谚语的正确性,人民历来是有智慧的。
雪绒花级高巡洋舰,全称“雪绒花级高近岸鱼雷攻击轻防护型巡洋舰”。本级舰原为新大6约克联邦海军自产自备军舰。其设计理念和灵感诞生于对罗科德尔角海战的深入研究。
B95年,罗克德尔角海战,塔斯曼帝国海军惨败。各国研究此战,得出若干不同结论,但都对白洋民主联邦海军的远距离鱼雷饱和攻击印象深刻,并予以高分评价。此战后,各国对鱼雷、尤其是远射鱼雷均予以高度重视。新大6约克联邦海军一直对这一战争前建造的两种型号多功能巡防舰上使用的4oomm口径鱼雷攻击能力很不满意,对其射程更是嗤之以鼻。该国海军强烈要求在新开工建造的舰队辅助作战舰只上必须装备了当时世界最大的61omm口径鱼雷。
B世纪96年2月,海军装备部在部长托马斯杜威中将力主下正式提出理想型舰队辅助作战舰的具体标准,此项标准下达给各个军舰制造工厂工程师团队以探讨其可行性。一款跨时代的新舰种即将诞生,其意义丝毫不逊于当年无畏舰,战列舰等海上铁山的出现。只是当时,这种新概念武器还不为人所接受。
新式军舰要求如下:要求攻击能力必须远强于上两个型号舰只(装备4oomm鱼雷型近岸巡洋舰),甚至能接近远洋舰队巡洋舰,同时为了兼顾海军提出的夜间作战战法并有效降低成本,舰体要尽量的小型化。该型舰还要有强的鱼雷攻击能力,最高航能达到或接近4o节,要有良好的适航性。具体细化要求如下:
舰炮:使用127mm口径主炮x6(仰角45度),76mm口径高射炮x1;鱼雷:三联装61omm口径鱼雷射管3座,备雷18条;配备有1号水雷、深弹投射器、声纳、扫雷具。排水量:19oo吨左右;最高航:保有2/3燃料时39节;续航力:14节/45oo海里(满载,必要时添加后备燃料能达到5ooo海里)。
这在当时的技术能力看来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还是用工程师做到了,他们在B96年4月份就上交了图纸,并为新舰取名为:“雪绒花级高近岸鱼雷攻击轻防护型巡洋舰”。海军惊呼:“这批设计人员简直太有才了,果然是近乎完美的高近岸鱼雷攻击轻防护型巡洋舰””。
B96年五月份,该型舰只开始建造,被正式定名为雪绒花级快袖珍巡洋舰(其实是日本海军吹雪级驱逐舰)。第一批次6艘军舰同时开工建造,次年(B97年3月)完工。该型舰完工时具体性能指标如下:
排水量:标准168o吨,满载198o吨
全长:118.o米;宽:1o.36米;吃水:3.2o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