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麻贵瞳孔猛然一缩,下意识微微躬身——中华武学之中,腰力至关重要,而“微微躬身”正是蓄势待发之态。可以说,麻贵虽然一言不发,也看不出多么明显的动作,但却已经展现了一位顶级武将的下意识反应是何模样。 “麻司令不必紧张,你我都已过了血勇之年,难不成还要阵前斗将一番?” 李如松面色如常,说话间已经缓缓解下腰间那把跟随自己多年的佩刀。这把刀,曾伴随他在沙场上冲锋陷阵,斩杀无数敌人,刀身散发着凛冽的寒光,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赫赫战功。 他左手持刀,右手轻轻抚过刀身,眼中似有无限不舍,但终于还是叹息一声,缓缓伸手递给麻贵,声音低沉却坚定:“麻司令,代我向元辅问好。” 麻贵接过佩刀,感受到刀柄上传来的温度,心中明白李如松已做出决定。他看着李如松,眼中满是感佩之色,抱拳道:“李总戎果然深明大义,麻贵佩服!”麻贵的声音中带着真诚的赞赏,在这冰天雪地中传得很远。 李如松却不再言语,只是微微颔首,调转马头,缓缓回城。他的背影挺直,步伐沉稳,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众人的心尖上。虽然此刻他的内心或许正翻涌着波澜,但表面上却依旧保持着那份久经沙场的镇定与从容。 麻贵望着李如松远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李如松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这背后既有对家族命运的考量,更有对朝廷的忠诚与担当。在如今极其复杂的局势下,李如松能以大局为重,毅然放弃可能的冒险之举,这份决断力和胸怀着实让麻贵深感钦佩。 麻贵没有丝毫犹豫,回到阵中便立刻下令全军回师京城。然而,他的这一命令却引起了麾下将领们的反对。 “司令,就这样走了?咱们至少得等李如松退兵之后,再提醒山海关原本的守军,让他们不得放关外任何人入关,这样才稳妥啊!”一位稍显年轻的将领焦急地说道,眼神中满是担忧。 “是啊,司令!李如松虽说是答应了,可人心难测,万一他等咱们一走,却又反悔了,咱们可就麻烦了!”另一位将领也附和道,神色颇为紧张。 “就是就是,他那可是两万精骑,一旦咱们没有将之堵在关外,等他进了关,那可就真拦他不住了!” 麻贵摆了摆手,目光坚定地说道:“尔等不必如此。李仰城是何许人也?他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就必定言而有信,断不会出尔反尔。我们此刻就回师京城,刻不容缓。京城那边局势危急,多耽搁一刻,就多一分危险。 腾骧四卫掌控京师,李如梅那边态度又在两可之间,元辅虽然早有防备,却也少不得我禁卫军回去做最后一击……你们可知李仰城将他的佩刀予我是何用意?”麻贵的语气斩钉截铁,最后却抛出一个问题给众将。 将领们听了麻贵的话,虽仍有些疑虑,但见主帅如此坚决,也不好再劝。至于司令的问题,他们却难以回答,大多只是疑惑的表示,说这大概是李家表示认栽? 麻贵先是哂然一笑,继而摇头道:“我亦不知,但……恐怕这把刀不只是要献给元辅,而在这之前,怕是要先给李如梅看看。” 众将闻言,若有所思。于是,麻贵率领大军迅速转身,朝着京城的方向疾驰而去。马蹄声在雪地上响起,如同一首激昂的战歌,回荡在这片苍茫的大地上。 另一边,也正如麻贵所料,李如松回到山海关后,立刻召集麾下将领。他面色严肃,眼神坚定地扫视着众人,大声下令:“全军听令,即刻撤兵回辽东!”将领们听闻此令,虽有些意外,但见主帅神色坚决,也不敢多问,纷纷领命而去。 很快,两万精骑开始有序撤离。马蹄声在雪地上响起,如闷雷滚动,渐行渐远。 原本严阵以待的山海关前,渐渐恢复了平静,只剩下皑皑白雪和呼啸的寒风,仿佛刚刚的紧张对峙只是一场幻影。 —— PS:5K的章节,小小弥补一下春节期间的耽搁。 感谢书友“命又如何”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命又如何”、“cwkwok”、“云覆月雨”、“书友20220504123852796”的月票支持,谢谢!